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怎样优化玉米种业的育种流程?​

2025-05-30 10:22:05
1968次

玉米种业育种流程优化中,提高育种效率需要从技术创新、流程再造、资源整合和数据驱动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,以下是具体实施策略:

一、强化技术创新驱动

1.广泛应用分子育种技术

分子标记辅助育种(MAS)可对已知基因进行准确,比如利用与抗病、抗旱等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,在早期筛选出携带目标基因的材料,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试验材料数量。像在筛选抗玉米螟的品种时,通过特定的分子标记能快速识别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。

基因组选择(GS)基于全基因组数据构建预测模型,能在苗期就对育种后代的众多性状进行预测,提前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,跳过部分田间测试环节,大大节省时间和资源。例如预测玉米的产量、抗病性等性状,提前筛选出有潜力的材料。

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 - Cas9可对玉米的关键基因进行定向编辑。比如提高赖氨酸含量的Opaque2基因、抗虫基因Bt等,能准确改良性状,加速育种进程。

2.推广双单倍体育种(DH)技术

DH技术通过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能快速获得纯合DH系,其纯合速度远快于常规自交方式。相比传统育种需要6 - 8代自交才能获得纯合系,DH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,将育种周期大幅缩短。并且结合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,能进一步加速DH群体的构建。

3.发展表型组学与智能监测

利用无人机、卫星遥感以及地面传感器(如多光谱相机、热成像仪、土壤湿度传感器等)实时监测田间玉米的表型。例如监测株高、叶面积指数、病虫害发生情况等。

运用机器学习算法,特别是深度学习图像分析技术,自动提取表型数据。这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,还减少了人工测量带来的误差,为育种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。

二、优化育种流程

1.早期淘汰与并行测试

在苗期结合分子标记或表型初筛,对玉米材料进行初步评估。例如筛选出具有耐旱性、抗病性等优良性状的个体,及时淘汰那些不符合目标的材料,减少后期田间试验的成本和工作量。

在不同生态区同步种植多个杂交组合,利用自然气候差异加速适应性评价。比如在干旱、高湿、高温等不同环境地区同时种植,快速了解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。

2.温室与人工气候室加速

在可控的温室或人工气候室环境中进行加代繁殖。通过调节环境条件,实现一年种植3 - 4代,突破自然季节的限制。例如在冬季,利用温室加代繁殖,使育种进程不间断。

3.杂交组合优化设计

采用自动化授粉设备,如机械臂授粉,能够快速构建大规模的杂交群体,提高杂交效率。

运用基因组预测技术辅助亲本配组。根据亲本的基因型预测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,优先选择具有高潜力的组合。比如选择高产和抗病亲本进行杂交,提高获得优良品种的概率。

三、整合资源与数据驱动决策

1.核心种质库与基因挖掘

建立广泛的玉米种质资源库,涵盖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种质,包括野生近缘种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优异等位基因,如抗旱基因DREB等,为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。

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(GWAS)解析性状调控网络,挖掘关键基因。例如找到控制产量、品质等重要性状的基因,为分子育种提供靶点。

2.大数据与AI决策支持

构建育种数据库,整合基因型、表型、环境等多方面的数据。利用人工智能(AI)模型,如机器学习算法,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。预测性状遗传规律,优化亲本选择和杂交设计。例如通过分析历史育种数据,预测新组合的成功率,避免无效试验。

开发育种决策支持系统,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为育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提高育种效率。

四、加强质量控制与商业化加速

1.品种真实性与纯度保障

采用SSR或SNP标记验证品种的纯度,防止混杂。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育种过程,确保品种的可追溯性,保证品种质量。

2.快速商业化路径

利用DH系直接与现有品种杂交,快速推出新品种。例如先正达的“快速育种”模式,能在较短时间内将DH系的优良性状引入到新品种中。

通过技术授权或联合开发实现商业化变现,缩短新品种从研发到市场回报的周期。

五、注重环境可持续性设计

1.绿色育种目标

选育具有抗病虫、耐逆境特性的品种,如抗玉米螟、耐盐碱的品种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,降低对环境的影响,同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。

2.气候适应性育种

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,培育耐高温、耐干旱的品种。例如筛选ZmDREB2A过表达材料,使玉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和产量。

通过以上多方面的综合措施,从技术创新、流程优化、资源整合到质量控制和市场推广,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种业育种效率,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,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。

石家庄种业,河北玉米种业,玉米种业源头

近期浏览: 本产品您曾浏览过!

  • 菜单